您現在的位置: 首頁 > 宣導成果
字體:
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Plurk

  救生教育是廿一世紀的主流趨勢  
    簡委慶

前 言

能投入教育之行列,是人生最有智慧的選擇,尤其是參與救生教育之行列。專家曾說:「十九世紀發展國力靠武力;廿世紀發展國力靠經濟;而廿一世紀發展國力要靠教育。」然而,西諺有云:「缺乏靈性的教育,只會造就有智慧的惡魔」,因此,廿一世紀所強調的教育乃是具有靈性的教育,也就是幫助個人真正認識自己、創造生命價值的教育,而其主流之內涵,就是真正落實生命教育的「救生教育」。
現代人由於物質文明的發達,大多活得不像以前般很辛苦,但卻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。原因無它,乃是來自於許多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因何而活,也就是不了解生命的實相為何,欠缺正確的人生方向所造成。因此,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,我們要加強對生命的正確認識,才能幫助每個人活出人生的尊貴與價值。
「生命是為了學習而來」,而救生教育正是落實生命教育、具體實踐教育基本人權的方法,它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,是兼重學習與實習的完整教育,它更是涵蓋了智識教育、人格教育與靈格教育的全面性教育。
「慧行教育」是真正落實救生教育的全方位生命教育,它能幫助世人增進思想能量,提升心靈境界,發揮出個人生命的最高價值,共同創造廿一世紀美麗與尊貴的新文明。

一、廿一世紀是志工的世紀

(一)什麼是志工?
一個有志氣的人主動去做有價值、有意義的工作,叫做志工。
志工的精神是:
1.不計較薪水:所謂「做別人的事,學到自己的工夫」,志工不會計較物質上的金錢或報酬,而秉持著藉事練心的態度,獲取正確觀念的法財(智慧財產)。
2.不計較工作:工作的難易或多少,都不是身為志工的人首先去考慮的事,因為真正的志工乃是秉持「人生以服務為目的」的精神,勇於承擔,為人所不能為。
3.不害怕失敗: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,一個真正的志工會勇於面對各種考驗和挫折,尤其處於現今的現實社會中,真心服務有時還會讓人懷疑呢,所以一次次的挫折將打造志工更堅定的信心。
4.不見異思遷:堅持是一種品格,一個人做事的態度上,最可貴的就是能夠從一而終、貫徹到底,所以真正的志工一旦鎖定了人生的目標之後,就不會因為任何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方向和目標。
所謂「做學問求真、行為中講善、生活裡談美,而統合真善美成為慧。」且所謂「養身在動、養心在靜、養靈在空、養慧在行。」因此所謂的慧行,就是以真善美為基礎,提升為「有智慧的行為」。然而如何才能表現有智慧的行為呢?唯有透過不斷地學習、讀書,才能讓我們智慧增長,行事圓融。並且不只是讀有形的書本,更要透過明明白白老師的指導開示,藉由各種事情真體實修的鍛鍊,來提升自己的心智功能和心靈力量。

二、認識生命

(一)何謂生命?

生命要活出意義和價值,首先一定要認識生命的本質。
不論是動物的生、老、病、死;或事物的生、住、異、滅;或是物象的成、住、壞、空,都可以統歸為生命的現象。

(二)生命的類別:大致上可作如下之區分。

(二)生命的類別:大致上可作如下之區分。
1.會動的生命:能改變方向、也能改變位置的生命稱之,例如人類、獸類、禽類等。
2.準動的生命:能改變方向、但不能改變位置的稱之,例如植物。
3.不動的生命:不能改變方向、也不能改變位置的,例如大自然中的石頭,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、用品等。

(三)生命的層次命

人的生命可分為以下四種層次。
1.肉體生命:例如人的身體便需要陽光、飲食和睡眠的補給,始能維持其存在、乃至成長茁壯。
2.精神生命:例如人的心裡若有親情的溫暖、友情的鼓勵、和愛情的滋潤,便能精神健全飽滿。
3.思想生命:在前述二者之上,人們尚有思想生命的存在,這也是人類有別於大部分生物之處。例如歷史上許多有志節的人士,即使處在顛沛流離或生命危難的境遇中,仍能泰然自處之,正是因為他們的思想生命已經開發並提升起來,所以即使肉體生命不能獲得滿足,或精神生命飽受折磨,仍然不為所動。所謂「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。」即說明了思想生命為更高的層次。
4.智慧生命:這是最高級的一種生命層次,也是一種靈格的展現,所謂「人是萬物之靈」,當一個人開發了本自具足的靈性,擁有開闊的胸襟和廣大的宇宙人生觀,對任何事能做全方位的思考,以圓融無礙的方式處理一切。

(四)生命教育的內涵

1.尊重生命:能體會每一個生命都是來得不易,每一個生命也都是獨立尊貴的,因此能將心比心,體貼別人。
2.熱愛生命:以積極進取的態度,抱持正向的思考,來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機緣。
3.鍛鍊生命:面對人生的困境,能視為對生命的一種鍛鍊和打造,勇於承擔。
4.提昇生命:精進學習,讓身心靈都能藉由思想能量的提升而更為壯大成熟。
5.完成生命:大願大行,投入有價值的志業行列,發揮出生命承先啟後、生生不息的光與熱。

(五)生命力的指標:

救生教育最重要的內涵,就是要激發起每個人充沛的生命力,而生命力的展現將示現出以下幾個特點:
1 環境適應力:人所創造的價值,首在於改變環境,讓生活更善更好,但是當客觀環境ㄧ時之間無法改變時,有生命的人會先自我轉變心境,去適應每個不同的環境,保持內在的穩定祥和,和環境做相對的努力。
2 挫折容忍力:也就是所謂的抗壓力。時下的年輕人有許多活得並不辛苦,內心卻活得很痛苦,也有很多人經常喊著「好無聊」,這都是缺乏正確的人生目標,無法集中精力、朝向目標努力,當然更不可能為了理想承受各種的壓力和考驗。所以若能參與「救生教育」的行列,投入「救生志業」的推動,必能透過「萬修萬人行」的團體動力,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,無形中便已提升抗壓力,增長了強大的心靈力量。
3 思考創造力:一個擁有生命力的人,必定能夠對於周遭一切保持敏銳的觀察力,並善用思考能力,將環境資源做最佳的利用和改造。
4 活動參與力:生命力強大的人,一定目標明確,熱衷於參與團體的各項重要活動,眾志成城,同心協力,發揮出和諧人際關係的最大效益。
5 生活享受力:有人說:「這個世界原本十分美麗,只是欠缺發現。」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,一定會細心觀察、用心體會,欣賞人生的一切美好的事物。弘一大師曾說:「淡有淡的滋味;鹹也有鹹的滋味。」用「品味」生活的心去看待一切,即使殘缺的外相也可以體會出美麗的內在,這就是一種自在生活的享受能力。

三、救生教育的內涵

救生教育的內涵包括有「身」、「心」、「靈」三部份:「身」體的健康是維持生命現象的基礎,所以要鍛鍊強健的體魄,才能承擔重大的志業使命;「心」理的健全是提昇生命作用的根本,因此建立正向思考,朝向人生的光明面是相當重要的;而「靈」性的提昇是完成生命目標的泉源,唯有更上層樓的學習,讓思想更明達,讓靈格更提升,才能因應21世紀瞬間萬變且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。

四、水上救生的重要

生命源起於水,救生教育也讓我們從水上救生做起。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:地球表面有70%的水、人體含有70%的水、臺灣的溪流和湖泊等水域也約有70%。人從受胎到死亡都完全離不開水,但多數人會喝水、用水、玩水,卻不懂得珍惜水、與水起調和,真是遺憾。
根據報導,民國93年在臺中的某個水上樂園,曾有一位幼稚園教師從滑水道滑下來,竟然溺斃於水深不及膝的水池中。93年六月初,台灣南部連續三天的豪雨,所造成的水患竟有十多人因溺水喪生。反觀同年十二月在高雄,有一名女子不慎落水於澄清湖,隨即藉由水母漂而獲救;而令全球為之震驚的南亞大海嘯發生時,有一位台灣女子因事先學會救生的觀念和技巧,不僅能夠自救,而且救起了另外的十七人。從以上各具體事件可以得知:水上安全是多麼重要,而且早日學會自救救人,才是愛惜生命、因應危難的不二道路。

五、認識水性

水上活動安全教育,首先要從了解「水性」開始:水的特性主要有「浮力」、「阻力」和「壓力」,能善用浮力則能幫助我們更省力,且進ㄧ步學會「化阻力為助力」、「轉壓力為動力」,讓游泳等各種水上活動更加自在歡愉,同時以親身體驗所領悟到的這些道理,轉化成為正確的人生信念,並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,必能減少社會上的不幸自殺輕生事件,使社會更祥和、國家更安定。總之,深入了解了水性,能夠幫助我們不怕水、進而喜歡水、熟悉水,最後還能駕馭水,利用水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和生命。

六、失足落水要如何?

如果不慎失足落水,一定要保持鎮定,不要驚慌、不要害怕,只要心情放輕鬆,肌肉就會跟著放鬆,接著人一定可以浮上水面。因為水的比重比較重,人的比重比較輕,牢記著人可以浮在水面上這樣的觀念,在水災等意外發生時,就能爲自己創造出多一分存活的希望。

七、水中發生意外之原因

一般來說,在水中發生意外的主要原因有二:
(一)緊張,導致肌肉收縮、抽筋,讓身體僵硬沒有浮力。
(二)掙扎,將體力耗盡,減少等待救援之存活機會。
因此,面對水中意外事故發生時的基本原則,就是放輕鬆。

八、水中求生與自救

(一)水中求生的基本原則: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以增加浮力的物體,使身體浮在水面上,以待救援。
(二)水中自救的原則:保持體力,以最少體力而在水中維持最長的時間,以待救援。
發生溺水事件時,一定要鎮定冷靜,放鬆肌肉、緩和呼吸頻率。
(三) 水中求生與自救的方法 1.藉物求生:意外落水時,要保持鎮定,觀察環境,並開始進行水中脫衣的動作。先將外衣脫下,再脫鞋子、襪子,再脫掉長褲。也可以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襯衣或長褲來製作浮具;也可以設法利用身旁可用的物品,例如:木板、寶特瓶、救生圈、救生袋、救生枕、球類、手提箱、手提袋等,作為浮具加以利用,以維持漂浮求生的狀態。
2.徒手求生:運用水母漂、仰漂、韻律呼吸、踩水等方法,延長浮在水中、等待救援的時間。
3.抽筋的處理方法:一般的原則是以水母漂姿勢作抽筋自解。將抽筋的部位依反方向用力拉直並按摩之。嗆水時應保持鎮定,把水吞下去,千萬不可緊張慌亂。

九、水中救生

當我們發現有人溺水時,不可衝動行事,一定要先觀察環境,依據救生原則和要領來實施救溺,不僅要減輕傷患的疼痛、增加救溺成功的機率,更首要顧慮救者本身的安全,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行為。
(一)溺水救援處理之 三大原則
1.岸上救援先於入水救援。
2.器材救援勝於徒手救援。
3.團體救援勝於個人救援。
(二)救生三部曲
1.「停」:暫停一下,不要急著跳入水中搶救。
2.「看」:仔細觀察溺者的情形、以及地形環境及救生支援狀況。
3.「聽」:檢查溺者有無呼吸和心跳,適時實施CPR(心肺復甦術)。
一旦發現有人溺水,要立即大聲呼叫「有人溺水」,並請週遭的人趕快打「一一九」電話求救,且迅速予以適當的救援。
(三)岸上救生:可分為以下三種狀況。
1.手援:救者利用手來對溺者進行援救。
2.腳援:救者利用腳來對溺者進行距離稍遠之救溺。
3.物援:救者利用長竹竿、球、寶特瓶等有浮力之物品來對溺者實施救援。
(四)入水救生
1.器材救援:以快艇、救生艇、救生板、絞繩機、魚雷浮標、木船等實施救援。
2.徒手救援:非不得已的情形下,絕不隨意進行徒手救生,以免形成「雙溺者」(救者也變成溺者)的情形。

結 語

俗話說:「多ㄧ分防範,少一分傷害。」水火無情,我們平日便要謹慎因應、有備無患,因此,現代家庭必備物品除了滅火器之外,更要準備救生衣,以預防萬一。
通常學會救生者一定會游泳,但會游泳者不一定懂得救生,這須要投入時間精神專門加以學習;學會了救生,至少能夠保障自己的安全,即使尚未救到他人,但至少已經救到自己。能夠自救,才有機會求生;能夠求生,才能進一步從事救生。
綜合所述,當我們深切體會到水上救生的重要,並進一步學習自救與救人的技巧後,就要發揮ㄧ己之力量,隨時幫助有需要的朋友,並廣為推展,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救生教育,並參與學習和推廣,則我們的社會必定充滿了救生、護生、絕不輕生的良好風氣,人人尊重生命、熱愛生命,將生命能量運用到有價值、有創造性的方向,共創人類幸福的新福祉。
編註:本文為作者應邀演講之內容,聽眾深感獲益良多而敦請作者整理為文,分享給諸大讀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