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四面環海,是海島型的國家,人民理應與水親近,但台灣會游泳的人口數卻不高,甚是年年發生有民眾或學生溺水身亡的意外,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,我國意外的淹水或溺水死亡人數,94年為626人、95年550人、96年507人、97為492人。若依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統計,2001年台灣0-14歲兒童每10萬人口溺水死亡率為1.8,比起鄰近的南韓1.5、日本0.6、澳洲0.5、英國0.1,我國比起英國竟高出18倍,相當驚人。
因此,教育部與體委會相當重視國人的游泳能力,尤其若能從小讓孩子學會游泳,有帶著走的能力,當然也能確保國人的生命安全。
教部多項政策 提升學生游泳能力
教育部為了全面提升中小學學生游泳能力,養成學生親水能力,進而培養學生游泳運動習慣,於民國89年訂定「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」,自90年自93年實施,針對有游泳池的學校,進行了解游泳池使用以及實施游泳教學的情形,並進行游泳教學相關資源與阻礙因素之調查與統計。
而為了落實推動「海洋台灣政策」,提升學生游泳能力,自民國94年至97年展開「確立海洋臺灣的推動體系─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」,以「新整建學校游泳池」、「提升游泳池使用績效」、「鼓勵民間業者策略聯盟合作提供學生游泳資源」、「培訓游泳教學指導人才」、「檢測學生游泳能力」、「成立指導委員會及輔導小組」6大策略共同推動;並分別於民國96年、97年訂定「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興建教學游泳池實施計畫」及「教育部補助推動學校游泳及水域運動實施要點」,並於96年提出「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興建教學游泳池實施計畫」、「教育部補助推動學校游泳及水域運動實施要點」及「學生游泳能力121計畫」,希望讓學生學習這項能帶著走的能力。
教育部並於今年提出「泳起來專案-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及游泳池新改建行動方案」,補助學校新建或改建游泳池,提升學校游泳池及學生學習游泳的比率,不過,此項政策因為遭到媒體誤解,引起社會不同討論意見,教育部部長吳清基及體委會主委戴遐齡於2月3日主動召開記者會,說明教育部「泳起來專案」。
所以教育部希望彌補城鄉落差,提高中南部游泳教育硬體環境資源讓偏鄉學生也有學習游泳的機會,訂定嚴謹標準審查適合新建游泳池的學校,優先保障照顧游泳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地區,也將規劃學校游泳池資源共享,以交通車的方式接送鄰近學校學生,或利用週末、寒暑假的時間進行游泳教學。
不過,有些人批評,興建泳池立意甚佳,但如果到處興建,恐怕淪為蚊子池,教育部表示,所有興建案並非只要提出計畫就能通過,教育部一定會依據地方需求、經營維護配套措施、營運效益評估、縮短城鄉差距等優先順序以及受惠學生數多寡為審查基準,使學生受益受惠,發揮游泳池最大使用效益,絕對不會淪為蚊子池。
吳清基表示,全國有146個鄉鎮沒有游泳池,如以地理位置區分,中南部的鄉鎮占60.96%最高,東部及離島地區之鄉鎮占21.23%,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北部學校,應該要讓中南部及東部孩子有機會學習游泳,不能剝奪他們學習游泳的機會。
吳清基也表示,教育部一定不是只要學校提出計畫就補助,興建教學游泳池將採公開申請方式,各縣市政府得整體衡酌教學需要、經營條件等,統籌規劃轄區內學校游泳池新改建計畫提出申請,且應提出經營管理計畫及效益評估。對偏鄉地區如確實經營困難,教育部將補助相關維護及救生員經費,以保障學生學習游泳權利,因此,地方有意願、達一定人口數與符合審查原則,且有完整配套措施始補助經費,對縣(市)政府的補助無配合款的比率限制,不會排擠地方的預算。
目前沒有游泳池的學校,教育部也鼓勵他們善用民間游泳資源,教育部將委請專業團體推薦合法及優良的民間游泳池經營業者,輔導無游泳池學校與優良民間業者合作進行游泳教學,除部分補助必要的交通費、教練鐘點費及場地費等外,並以低收入家庭、原住民、偏遠、山地、離島地區及學校無游泳池之弱勢族群學生為優先,以保障學生學習游泳的權利與機會。
教學生自救 降低溺水率
誠如上述,我國0-14歲兒童溺水率,高出英國18倍,這是嚴重的問題,教育部推動游泳政策,就是希望學生學會游泳,也會自保,以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,教育部希望以4年為期,希望98年溺水率能降到1.08,民國102年降到0.9的目標。
除了希望降低學生溺水比率外,教育部也希望縮短游泳教育資源城鄉差距,根據體委會統計,北部與中南部學生會游泳的比率差很多,台北市有高達84.8%的學生會游泳,但台中市僅有16.5%,高雄更只有9.3%,顯見台灣學生的游泳能力,也有城鄉差距,而這最大的原因,是因為缺少游泳池,也因此讓471萬的學生中,有199萬人沒有游泳的受教權。
我國的游泳設施確實落後他國很多,根據統計,台灣每10萬名學生擁有9.6座的游泳池,但是日本卻是188座、英國40座、法國14座,與鄰近的日本相比,我國真是落後太多,尤其台灣很多鄉鎮甚至連一座游泳池都沒有,整個鄉鎮的學生要上游泳課的機會,相當的少。
循環再利用 泳池用水不浪費
教育部推動游泳池規劃與設計以「節能」為首要目標,游泳池規劃使用年限絕對符合標準,並規劃「池水循環系統」使水資源再循環利用;游泳池務必規劃「池水循環過濾系統」及「池水消毒系統」以確保水質符合標準。游泳池水資源在嚴加循環過濾且符合衛生標準情況下,得調整用水更換的時程,經檢測如需更換,更換的用水將輔導學校回收利用,此外更要設置「水回收再利用系統」,使游泳池水可提供操場灑水用,沖洗廁所、水溝或場地等用途,且缺水時間得不開放,以民生用水最優先。
吳清基表示,根據計算,標準的游泳池所需用水大約450度,3307元,若加上蒸發的水費約8千多元,一年的水費只需約1萬5千元,絕非外界所言需要很多用水,泳池也會設計循環再利用水資源,以減少浪費。
冷水改溫 優先處理
吳清基表示,媒體報導教育部將補助縣市10年新建300座游泳池是誤解,事實上,教育部規劃的是12年150座,也就是從99年到110年,12年預計新建150座,如此計算下來,25縣市平均每年新建僅0.5座,或1年僅能補助13縣市新建1座,這是長期、穩健地永續發展,絕對沒有浪費經費的疑慮。除此,教育部鼓勵縣市原有冷水池改溫水池,讓僅能半年使用的泳池改為全年均可使用,提高使用效率,而這些也同樣1年只能補助13縣市改建1座。
另外,教育部編列新建預算不是1年120億,而是12年最多120億,以12年為期,分階段長期規劃學生游泳教學,第一階段4年(99至102年)預定編列39億元,99年編列4億多元,100至102年預計各編列11億多元。至第2、3階段將視縣市實際申請需求再逐年編列預算。
鶯歌師生 期盼一座游泳池
台北縣鶯歌鎮的學校沒有游泳池,學生想上游泳課,得要到校外的民間游泳池,相當耗時且不方便,鶯歌國中體育組長夏安琪表示,有了教育部補助興建游泳池,將可解決學生學游泳的問題。
夏安琪說,鶯歌鎮有9萬人口,卻沒有游泳池,鎮內11所國中小學,上游泳課相當不便。以鶯歌國中為例,前幾年縣府教育局提供的游泳經費每年僅有4萬元,去年雖然提高到89萬元,能夠讓更多學生去游泳,但仍然相當麻煩。
學校沒有游泳池,得要找民間泳池配合,夏安琪說,距離學校較近且容量夠大的泳池在桃園縣八德市,為了讓學生能順利上課,學校3個月前就要開始作業,包括與泳池業者、遊覽車業者洽商,安排學生課程,相當耗時。
學生出去外面上游泳課,所費不貲,租用遊覽車每車次要5千元,每位學生每次的游泳費用為150元,受限於經費不足,學校最後聯合鶯歌鎮10所國中小一起向廠商議價,廠商才願意降價。夏安琪說,如果不是學校聯合議價,原本的預算根本不可能支付,去年有1所學校經費只有1萬5千元,搭3次遊覽車就沒了,何況還有游泳、學生保險費用。
到校外上課除了成本很高,學校排課、交通及安全也都是問題,夏安琪說,學校會從暑假就開始排游泳課,每次兩節,不過,為了要上這兩節課,學生早上9點多就要集合,10點出發後約20分鐘的車程抵達游泳池,換裝暖身後,可游90分鐘的時間,12點學生上岸換裝集合,回到學校已經下午1點鐘。夏安琪表示,為了上兩節游泳課,學生要花半天的時間,還有交通安全的考量,如果不是暑假期間,而是平日上課時間,學校的課程就要因為游泳課而大調動,相當麻煩。
即使麻煩,但學習游泳真的很好,鶯歌國中9年級學生、學校籃球隊員吳鎮州說,游泳訓練他的肢體協調性,對他打籃球技巧有幫助。夏安琪也說,因為學校的游泳課,讓很多學生學會游泳,去年去上課的10個班級,有超過9成的學生都已經學會換氣與韻律呼吸,成效相當好。
今年教育部決定補助鶯歌國中興建教學游泳池,提供鶯歌鎮11所學校可以就近學游泳,夏安琪說,對這件事他們相當高興,以後鶯歌鎮的學生不用舟車勞頓到桃園上課,也不必花錢租用遊覽車,更不必因為排課問題大傷腦筋。
鶯歌國中的游泳池已經完成規劃,未來游泳池將可同時容納4個班級的學生上課,且淋浴間、吹風機等設施也相當完備,順利的話,明年暑假開始,鶯歌鎮的學生,不必再搭遊覽車,只要走路就可以上游泳課。
為孩子健康 家長也支持
台北市明德國小沒有游泳池,學生一學期最多只能上一節課,上課前必須先在學校穿好泳裝,走10分鐘的路到附近的游泳池,上課時間也很短暫,老師教學有限,學生多數都自己練習,或只是泡泡水,就倉促回學校。也因為時間短暫,學生連吹頭髮的時間都很少,常會有小朋友頭髮還沒吹乾就回學校上課,造成小朋友感冒。
吳羿霆的3個小孩都有過敏及氣喘,在醫生建議下,幼稚園就開始學習游泳,對疾病有很大的改善,所以她支持學校興建游泳池,讓小朋友學習游泳,不僅方便,也對學生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。
吳清基表示,教育部重視學生生命教育價值、運動促進健康權益以及縮短城鄉差距,教育部更積極充實與照護偏遠地區學生教育資源,國家的未來希望緊繫於下一代健康學子,教育部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同心協力、攜手合作,共同支持推動學生游泳教學政策,一起陪孩子邁向更健康活力的未來。